生活在北京,前史并不悠远。
散步其间,一不小心就穿过了时间与空间的变迁。曩昔的故事,触手可及。
西单以南、宣武门以北一带,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叫新文明街。
新文明街一带文明地图 杨盼/绘
沿着这条街走到佟麟阁路,便走进了喧嚣动乱的民国时期,似乎周作人笔下那个蔷薇色的梦。
旧时驸马、郡王府
克勤郡王府
新文明大街本来叫“石驸马大街”,它的前史要从明朝说起。
明宣宗十分心爱自己的女儿顺德公主,他亲自给选择了驸马石璟,并在今日的新文明街路北这一带建筑了一座驸马府。
老百姓把驸马府前面的这条大街叫做“石驸马大街”,到了清朝,石驸马大街没有了驸马,住进了一位清朝的王爷:克勤郡王岳托。
岳托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次子代善的长子,自幼随祖父征战各方,军功显赫,成为八旗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
岳托身后被追封为克勤郡王,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传了十三代十七人。
石驸马大街的克勤郡王府,是清朝皇帝封给岳托后人的三处府第之一,也是规划最大的一座。
克勤郡王府今已作为试验二小学校 张宁/摄
辛亥革命后,克勤郡王宗族陨落,身无才有所长的末代克勤郡王晏森,靠变卖祖上的家底牵强度日。
落魄之际,他将石驸马大街的克勤郡王府,卖给了熊希龄。
熊希龄早年跻身政界,历任财务总长、热河都统、国务总理兼财务总长,后因不满袁世凯控制,退身而出。
熊希龄 北京日报材料图
退出政界的熊希龄,专注致力于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兴办闻名遐迩的香山慈幼院。
他逝世前,和夫人朱其慧将产业交由北京救助会,私邸被用作石驸马二小的学校。
后来,克勤郡王府一度旷费,经故宫专家辅导修正后才康复旧貌。修葺完工后,石驸马二小也更名为北京第二试验小学。
旧日的王府大院里,现在书声琅琅。
鲁迅、许广平的忘年恋
京师女子师范
伴着读书声,奔东不远处有一幢灰墙红窗的建筑,西洋式柱和拱券,夹杂着我国传统砖雕花饰。
这是现在的鲁迅中学,原为京师女子师范书院。
京师女子师范,今鲁迅中学。 张宁/摄
1908年,清朝御史黄瑞麟奏请光绪皇帝建立京师女子师范书院。一年后,清学部在石驸马大街斗公府原址上建成校舍。
鲁迅曾在1923年7月至1926年8月期间,兼任这儿的国文教师,其时叫北平女子师范大学。
在女师大任教前,鲁迅的《阿Q正传》、《孔乙己》等小说,已是广为流传的著作。
学校里的鲁迅像 张宁/摄
女师大的学生,对这位文学大师的到来翘首以待,其间就包含在读二年级的许广平。
那时候,勤奋好学的许广平总是坐在第一排,听鲁迅讲一个小时的我国小说史。
1925年,许广平开端给自己敬慕的鲁迅先生写了第一封信,鲁迅第二天回了信。
这一来一往,便是十年,他们也从师生变为结发夫妻。
1931年7月31日,鲁迅许广平与他们的孩子海婴摄于上海。
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是母亲给他组织的一桩婚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一点夫妻感情。
在鲁迅看来,朱安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直到遇见许广平,他封冻已久的心田,尝到了爱情的甜美。
1927年10月,在突破尘俗的重重阻力之后,46岁的鲁迅和29岁的许广平,在广州正式结为夫妻。
除了许广平,刘和珍也是女师大的学生。
刘和珍
1926年3月18日,以刘和珍为代表的学生,便是从女师大动身,举着旗号前往段祺瑞执政府示威。
后来,发生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了闻名的《留念刘和珍君》,便是为吊唁其时在段祺瑞执政府前殉难的学生。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称“三一八”是“民国以来最漆黑的一天”。
西方传教士的“野心”
中华圣公会教堂
重新文明街与佟麟阁路相交的路口向南,有一座中西合璧的老建筑——中华圣公会教堂。
它与其他教堂不同,不是哥特式建筑,也不是其他的西洋建筑方式,而是在西洋建筑中交融了我国古典建筑的“宫廷式”教堂。张宁/摄
中华圣公会是基督新教六大宗派之一的英国国教圣公会在我国的分支教会,也叫“安利甘会”。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后,各国开端在北京划地占区,宣武门内一带是英国人的地界。
庚子事故期间,36岁的圣公会传教士鄂方智,沿着宣武门内西城根一带行走,预备为教会寻觅一处能够兴修教堂的当地。
他相中了原清政府刑部官员殷柯庭的府第,其时殷柯庭已拖家带口逃离北京。
鄂方智圈下了这块“无主之地”,拆了旧房子后,开端建筑教堂。
中华圣公会教堂,现为某杂志社办公用房。 张宁/摄
1907年,教堂建成,这座交融了我国传统宫廷的西洋教堂,成了其时华北地区最早、规划最大的基督教中心教堂。
“民主共和”梦的破碎
国会议场原址
也是在这一年,中华圣公会崭新的教堂对面,京师法令书院正在培育我国近代第一批法令学人。
国会办公楼原址,现坐落新华社园内。 张宁/摄
辛亥革命后,北京临时政府筹建国会。国会的参议院设在京师法令书院,尔后成为国会议场。
国会议场原址,现坐落新华社院内。 张宁/摄
其时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开会推举总统、议制宪法都在国会议场举办。
袁世凯竞选总统时,让数万战士假扮公民示威,包围了国会议场,致使国
1923年10月10日,北洋军阀曹锟也在这儿演出过一出“贿选总统”的闹剧。
曹锟 北京日报材料图
曹锟为了登上总统宝座,不择手段。
据美国《年代》周刊记载“直隶督军曹锟将军中选为总统……比应中选的最低票数多50票。有报导称,他赢得推举是靠贿赂议员,每人获赠5000大洋。”
国会议场北侧的“圆楼”,原为大总统的休息室,现为新华社退休干部活动中心。 张宁/摄
从此,曹锟在前史上留下了“贿选总统”的臭名。
国会议场演出的闹剧与奋斗,直到1949年北平平和解放才完毕。
那一年,北平市委在国会礼堂举办整体地下党员会议,3000多地下党员总算公开了身份,告别了在“地下”的年月。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论是旧日王府的百年兴衰,仍是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刘和珍君的示威、西洋传教士的“野心”、北洋军阀的“闹剧”……
过往的点点滴滴,都停留在北京街头喧哗的背面。
假如循着那些“蛛丝马迹”走一遭,便会发现那些前史上的重要时间,离咱们并不悠远。